登录
首页/ 投资资讯 / 投资动态 / 正文

杨凌: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 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产业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2018-12-24 06:22 浏览次数:

一座城市,却在以农业为核心不断创新;一座城市,始终把农村作为研究的主命题;一座城市,在为亿万农民提供希望的种子。这座城市,就叫陕西省杨凌示范区。4000多年前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1997年7月2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管理。2010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2018年10月,国务院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这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杨凌示范区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杨凌的基础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探索用农业思维进行创新,为振兴乡村教育构建新模式,为农民子女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克隆——使优质教育资源快速进入

站在张家岗小学五星校区的校门口,送孩子上学的人群熙熙攘攘,有农村大爷、有企业工人、有大学教职工。就在与学校一路之隔的农田里,有猕猴桃果园、有绿油油的麦苗……

走进校园,充满创意的书吧、红色的漂流书屋、古色古香的亭台、标准的塑胶操场……校内校外的强烈对比,让人不得疑惑,这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

目睹发生这些变化的张家岗小学五星校区副校长李战涛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学校名气大了、教师队伍强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人数多了。

在2017年之前,这里还是一所仅有不到400名学生的偏僻农村小学,许多家长不愿送孩子来此上学。仅一年多时间,生源已经达到了1100多人。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命运”为何一下翻转?这得益于杨凌将名校资源样本克隆进入农村学校,让农村学校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张家岗小学前身是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属小学,是杨凌最早的小学,是具有80年历史的老牌名校。2017年2月,杨凌示范区决定将五星小学改制为张家岗小学五星校区,进行托管办学,与名校张家岗小学实行“九统一”标准化管理,即统一管理策略、统一共享设施、统一教师调配、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课程规划、统一教研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一所学校两个校区齐步走,教育行政部门选取张家岗小学的教师到五星校区进行交流轮岗,目的就是要用张家岗小学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带动五星校区快速融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这种快速“克隆”优质教育资源的办法,激活了五星小学的“一池春水”。五星小学不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师资队伍,都有了质的飞跃,成为杨凌一校两区改制的成功典范。杨凌示范区又拿出100多万元,按照城区学校的建设规模进行校园环境提升改造。设计新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牌悬于廊架之上,隐于鲜花绿植中的沁香亭……在这样一个充满书韵、墨香的环境中,师生幸福感油然而生。

如今,这种模式在杨凌进一步推广,蒋家寨小学改制成为杨陵小学蒋家寨校区,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费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克隆”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均衡快人一步。

重组——整合资源挖潜力

基因重组是杨凌农科育种专家常用的一种方式,目的是选取几种优势基因组合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农作物种子。目前,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容,一些原本是农村的学校相继被城区包围,小学生源爆满,教师严重缺乏;初中生源不足,空置教室较多,超编教师不愿意到小学任教。这成为比较普遍的教育难题。

2017年8月,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缓解小学“入学难”,破解初中教师“消肿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杨凌示范区教育行政部门将原第三初级中学和第二小学重组成立杨凌第一实验学校,建成了杨凌第一所九年制实验学校,教师和管理融为一体,实行一体化办学打造新品牌校。

重组后,杨凌第一实验学校初中年级各6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实现“小班化”教学。而原来只有12个班的小学部扩大到16个班,班级平均人数低于45人,解决了“入学难”,又实现了“小班化”,为个性化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重组一年来,杨凌第一实验学校通过以强搭弱、优势互补的方式调配师资,使学校之间的软硬件条件实现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如今,漫步杨凌第一实验学校,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雄伟大气的教学楼、扎实有效的德育管理、周密严谨的教研教学、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尝到“重组”甜头的杨凌教育人又将原杨凌第二初中与李台中心小学合并,成立杨凌邰城实验学校。“重组”让不同学段优势互补,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杨凌方案”。

嫁接——从根上培育优质资源

在杨凌,谈起强广林,大家都称他为“强”校长,因为他不仅姓强,而且已经使两所农村小学由弱变强。此前,他的职务是民办学校副校长。民办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民办学校都办成了明星学校,强广林所在的杨凌高新小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如何将民办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公办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共享,是杨凌教育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秋季开学初,新建的杨凌第四小学即将投入使用,杨凌示范区教育行政部门专门安排人员到周边村子进行摸底。由于地理位置在城区边缘,一个月摸底情况是只有五六十个学生愿意就读,且分布在不同年级。眼看招生规模达24个班的新学校不能正常开学,政府犯了难。这时,有人推荐了强广林。政府研究决定将杨凌第四小学改名为杨凌高新三小,公办性质不变,强广林任校长,教师队伍由公办教师和高新小学的民办教师共同组成。消息一出,3天时间报名学生就超过了500人,学校按计划如期开学。

说到“强”校长这个称呼,强广林笑着说:“不是我个人强,而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新小学民办教育的优秀管理资源和公办小学的零收费,才让学校做强做大。”

蒋家寨幼儿园园长杨华经常说自己是从高新幼儿园“嫁”到农村的女子。她原来在民办的高新幼儿园担任中层领导,有着丰富的办园经验。2017年,蒋家寨幼儿园建成后,政府决定把蒋家寨幼儿园建设成为农村幼儿园的样板。而杨凌最好的幼儿园之一就是民办的高新幼儿园。就这样,政府“牵线做媒”,杨华从城里“嫁”到了农村幼儿园。

在杨华的规划和带领下,教师挥舞锄头给孩子整理菜地,用卸下的防盗网做养殖区,和村民齐力为孩子们做游戏场地;缺少果树,杨华的父亲买好送到学校里;废弃的锅炉房,被她精心打造成杨凌最美书屋……经过杨华和同事一年多的努力,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展现在眼前:七彩的钻桶炫耀夺目,映日的荷花迎风荡漾,清新的书香满地芬芳……

乡村教育现在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先进的管理和优秀的师资。而民办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政府善于引导,通过“嫁接”的方式,既让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植根于、服务于广大农民,也充分体现民办教育的公益性。

国务院的“批复”,对杨凌提出了更高的定位目标,更加明确的任务要求。杨凌教育将以机制创新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同等享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