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投资资讯 / 投资动态 / 正文

2018年杨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亮点纷呈

来源:产业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2018-12-21 08:03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示范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以争取和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为抓手,扎实推进打造示范区升级版各项工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呈现出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经济发展持续较快增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一批单项工作获得国家级及省级荣誉及支持。国务院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通报表扬,示范区双创工作受到表扬激励;杨凌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典型经验做法在第五次大督查中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杨陵区五泉镇斜上村等4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村镇)称号。示范区获评“2017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优秀城市”;示范区管委会荣获“第三届丝博会投资促进活动优秀单位”称号;杨凌自贸片区3项案例被确定为首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公用型保税仓库获西安海关正式批准设立;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陕西杨凌分会场活动成功举办,活动期间56.7万人次游客来杨凌共享丰收喜悦,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发挥省部共建体制优势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取得重大进展

在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10月下旬,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批复》明确提出:“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进一步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力争到2025年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这为示范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批复》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示范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目前,省发改委牵头正在制定省上贯彻《批复》精神、支持杨凌发展的《意见》。示范区通过召开研讨会等,层层学习传达了《批复》精神,议定贯彻落实措施,形成了全区上下学习贯彻落实《批复》的浓厚氛围。

深化“区校一体、融合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取得突破

制定并实施区校融合发展《意见》,全力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常态化开展重大项目、重要政策通报,重要活动、重要事项联席会商。出台加快人才集聚十条政策措施,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人才高地。技术合同额2.29亿元,比2017年增长78%;发明专利申请1261件、授权580件;R&D支出占GDP比重达3.9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获得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成果15项,通过国审、省审主要农作物品种22个,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78家,新增大学生企业111家,评定表彰高层次创业人才7名,优秀高技能人才9名,10个“双创”项目在第二届全国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获奖。1-10月份,专利申请1991件,增长89.1%。国际联合苹果研究中心正式挂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成功破译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杨凌伟隆种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企校合作模式,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杨凌与延安市签署了共建现代农业产业飞地园区框架协议,扩展了杨凌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新空间。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制定出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方案》,建成了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小麦新品种“西农511”通过国审,技术转让费达455万元,创陕西省小麦品种交易金额历史新高;“秦油558”“鸿油88”等4个杂交油菜新品种成功转让,总收益达600万元。第25届农高会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等,集中举办了七大板块88项重大活动,累计接待160多万人次,交易投资额达1105.9亿元。“杨凌农高会”品牌价值达到871.19亿元。

不断扩大示范推广效应 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

不断完善信息化、社会化、多元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科研和推广“两张皮”问题,累计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亿元;新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25个,省外示范区推广面积达3510万亩,省内推广新品种49个,省内推广新技术67项。面向旱区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全国累计13822人获得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证书,涉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110个地市、255个县区。

聚焦现代种业发展 涉农产业集聚步伐不断加快

围绕打造中国“种业硅谷”目标,投资18亿元初步建成杨凌种子产业园,新成立了杨凌农科种业公司,种子贸易广场正式运营。目前杨凌聚集各类种子企业26家,其中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4家,是陕西种子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种子年交易总额约6亿元,占全省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一。大力推进“杨凌农科”品牌建设。组建了杨凌农科集团,“杨凌农科”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上线运营并成功对接79个国家地区、138个国际农产品协会组织,在北京、西安等地开设杨凌农科品牌运营中心、旗舰店和品质生活馆线下店13个,“杨凌农科”品牌价值达818.58亿元。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0亿元,成功引进绿地杨凌世界城、富春如意仓供应链等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128家,增加值增长13.5%;1-9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28亿元,增长12.4%。持续发展壮大农业新业态产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振兴,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三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服务陕西“3+X”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1881”百亿元奶山羊全产业链工程,优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聚功能,扎实推进杨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全面启动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以陕西(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为平台,聚集涉农企业230余家,先后引进农康机械、竹园嘉华等企业,农业产业化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大力实施“3631”方略 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提升

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10+3”行动,全面推进“网联网+政务服务”,全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在上半年和第三季度营商环境考核中,综合考核杨凌均位列全省第二名。全面实现微信办照、网上登记全程电子化,将传统的“面对面”申请变成了“键对键”服务,工商登记申请从8小时向24小时延伸。推行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实现纳税人办理9大类267项业务最多跑一次,148项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3天办结营业执照、5天办结不动产登记、35天办结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办出了“杨凌速度”。预计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791户,增长13.8%,其中新增各类企业1425户。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率先在全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起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断深化农用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61132亩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开展城市规划区外46个行政村宅基地证发放工作。探索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新增“两权”抵押贷款1907万元,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额居全省前列。探索“险资支农”模式,不断拓展“银保富”农业保险范围,创新开办了12个新险种试点。杨凌农商行获批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

大力发展“三个经济” 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围绕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前三季度,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8亿元,增长63.5%,增速列同期全省第一位,农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依托杨凌农业自贸片区平台,加快建设丝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夯实与中亚五国等地的旱作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吸引农业跨国公司在杨凌设立研发机构和示范基地。创新设立“出口退税流转金”,实现了企业出口退税“当日办结、当日退税”。首个公用型保税仓库已经海关批准设立,全国首单关税保证保险落地自贸片区。目前,示范区已建成中加、中以农业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等13个国际合作平台和中哈、中澳等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累计为丝路沿线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1400余人,与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一方面,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边督边改工作系列部署要求,认真推进“大棚房”整治,扎实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截至11月底,PM2.5浓度较同期下降28.2%,下降幅度关中第一。今年冬防期间(10月1日)以来,PM2.5浓度较同期下降32%,降幅全省第一。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完成了59个村燃气管网、电力设施等工程建设,18075户群众冬季取暖用上清洁能源。大力开展扬尘污染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制度,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网格化综合排查监管,对示范区“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治;通过加大重点路段、时段的检查频次,共回收报废高排放车辆154辆,其中营运货车94辆。截至12月13日,杨凌好于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34天,在关中六市两区中排名第二。另一方面,坚持抓好精准扶贫,严格按照现行扶贫标准,稳步推进83户117人精准扶贫工作,年底将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同时,充分发挥杨凌科教优势,主动走出去建基地、搞培训,帮助更多贫困农民依靠农业科技增收致富。年内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实现了秦巴山区75个贫困县、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两个全覆盖”,先后在新疆、西藏建成示范基地12个,吕梁山区、六盘山区等国家扶贫重点片区杨凌基地正在加紧布局建设。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统筹推进就业、教育、文体以及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各项民生事业。积极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提供就业岗位11000余个,实施就业技能培训6980人,实施创业培训1600人,为全区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与当地学生同样的教育保障。建设幸福院52所,容纳老人600余人。打造“农民工文化之家”,为全区农家书屋订阅书籍。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年新增学位4000余个,消除66人大班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成功晋升省级示范性高中,对公办校园实现网络安全监控全覆盖,2018年高考二本上线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不断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全区113所村卫生室完成升级晋档,示范区医院实现与省内14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展专科医疗合作,群众不出区即可享受三级医院优质医疗服务。前三季度,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9796元,增长8.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200元,增长7.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701元,增长9.4%,两个收入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雷霆·2018秦剑”“三打击一整治”“严打大攻坚大提升”专项行动、舆论环境专项整治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杨凌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突出“两个维护”,抓好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准则》《条例》,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逐级开展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警示教育,举一反三,扎实推进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认真开展“讲政治、敢担当、转作风”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坚持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着力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举办专题学习研讨班7期,培训党员干部720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员干部“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围绕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抓好组织体系建设。全面完成55个村“两委”换届工作,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分类推进农村、城市、国企、非公和社会组织、机关基层党组织重点工作,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力、组织力持续提升。聚焦忠诚干净担当,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认真落实中、省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要求,用活用好“三项机制”,大力实施狮子型干部队伍建设,推树了一批先进典型,营造了鼓励担当作为、务实奋进的浓厚氛围。探索推行聘用制,聘用了40多名专业化干部。持续正风肃纪、惩贪治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拓展。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及省委实施办法,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扎实推进“以案促改”各项工作,全面、彻底整改干部队伍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及优化舆论环境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常态化开展“追赶超越”擂台赛和《明察暗访看民生》。强化巡察利剑作用,突出政治巡察。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3人,有效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2019年,杨凌示范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定位及“三区三高地”目标,以打造示范区升级版为主线,着力强化“区校融合”和省部共建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国际合作、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举全区之力推动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