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发挥科技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来到米仓山南麓的四川省旺苍县,当地采茶女工李菊华用公司刚上市的“中黄一号”黄茶接待了记者。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采茶女工李菊华:“你知道吗,您现在喝的这款茶和你们杨凌还有一段渊源呢。”
记者:“是吗,有什么样的缘分呢?”
李菊华:“就比如说大学里边的周教授啊,每年都会在我们这边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来好几次,就是手把手教我们,应该怎么去管护它。今年的话在中国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的金奖,这块金奖有我们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
旺苍县自古出产贡茶,但因为品种老化,没有规范的生产标准,经济效益十分低下。2012年,米仓山茶业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品种培育、规范化管理、员工培训达成合作协议。去年秋季,李菊华作为公司第三批学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接受茶艺培训,在杨凌,李菊花学到了茶艺知识。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乾:“杨凌科技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帮、扶、带的作用,茶叶选育、园区规范化建设、茶艺表演等都离不开杨凌科技对我们企业的支持。”
通过科技示范、企业带动,旺苍县像李菊华一样从事茶产业的有10万余人,直接带动农民增收3.5亿元,成为当地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
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云阳县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是秦巴山区的深度贫困区。2012年,重庆峻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尝试“北枣南移”,开始在山坡上种植冬枣。
重庆峻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静雯:“因为库区高温高湿,每当枣子成熟的时候,它的雨水特别的多,果裂了,糖分也流失了。在口感上,在技术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正在犯愁的时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牵头的“秦巴山区科技特派员扶贫创业联盟”成立了。作为第一批联盟成员,公司派徐静雯等到杨凌学习,在这里找到了解决难题的钥匙。这家公司按照联盟提出六次产业的理念,形成了覆盖大枣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采取免费供苗、订单收购等方式,在库区山坡推广种植大枣一万多亩,带动1000户果农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徐静雯:“比如说技术上的攻克,助推品牌,对我们企业来说,对于下一步做大做强,是最好的奠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履行国家使命,制定了《杨凌示范区面向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科技扶贫实施方案》,通过大学推广、产业链企业推广、科技特派员创业推广等“六种模式”,在全国85%以上的贫困地区建立了312个示范推广基地,其中秦巴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了示范推广基地全覆盖。2017年示范推广面积7186.98万亩,推广效益212.22亿元,“杨凌农科”的品牌越擦越亮,前不久品牌价值被认定为818.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