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三秦大地,红色的CAF旗帜在微雨中格外醒目。CAF不只是三个字母,它是中国杨凌农高会的简称,也代表着中国农业高新科技的高度与方向。
5日上午,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以“新时代、新驱动、新农业”为主题的本届“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盛会上,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大量实用技术得到推广,人才、资金等多方面信息被扩散和辐射,技术、资金、人才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结合。
农科小镇变身“农业硅谷”
杨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杨凌陆续布局建设了包括2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等10家农科教单位。1997年7月29日,国家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1年来,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示范区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并在全国18个省区建成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06个,年示范推广面积6500多万亩,推广效益超过170亿元,数以亿计的农民朋友从中受益。”回顾来路,农高会组委会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杨芳乾如数家珍。他说,这里还形成了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农业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
本届农高会共设4个室内展馆、4个室外展区,总展区面积18.2万平方米,有国际标准展位2388个,展示我国现代农业种业、农业产业与技术、国际农业合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机械、农业双创、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农产品展销的最新成就。
绿色食品与智慧农业成热词
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在本届杨凌农高会上,“C位”被云南占据,“绿色食品”则是这个展区的关键词。“我们要依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用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培育和壮大农业‘小巨人’企业。”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志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生产有机、健康、安全的食品,云南正瞄准行业制高点。
记者观察,智慧农业是本届农高会的另一个热词。今年首次设立“区校融合展”,展示区校融合成果、协同创新机制、创新创业成效、携手共进愿景,展示示范区发展新形象,同时聚焦农业高新科技、农业新品种、科技推广新模式、国际农业合作新成果、农业产业化新示范等展示板块,融入“互联网+”“智慧农业”“农科品牌”等元素,突出展示杨凌示范区(杨凌自贸片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区校融合协同创新、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农业科技展会彰显国际范
来自于鹿儿岛的各色日式烧酒,以大麦、黑豆、大豆为原料的健康理念产品,最新农副产品防腐技术,防衰老、健康养颜的氢气理疗技术和无废物型农业加工新技术……日本展馆尽显高端、智能与独特。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未来5天的2018杨凌农高会国际农业合作周上,以日本和加拿大为“主角”,将开展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推动多领域、多形式的国际农业合作。
杨芳乾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今年杨凌农高会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参展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将在这里进入,我们的好东西也不断走向世界”。与此同时,杨凌示范区已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关系,建成投用多边国际合作平台13个,组织实施国际项目120多个,农科城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此外,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涉农工业规模、产业结构也进一步得到优化和升级。近年来,美国嘉吉、葡萄牙阿莫林、荷兰林德森、德国萨诺、法国CBE等外资企业也纷纷进驻杨凌,招商引资额累计突破2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超过3.5亿美元。